林金玉,女,黎族,1973年10月生,海南省三亚明佳园林环卫集团有限公司五指山分公司环卫工人。
林金玉从事环卫工作12年,面对一次次“从天而降”的财物,她丝毫没有动心,多次将捡到的财物归还原主。
每天凌晨4时30分,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林金玉已经起床,在家煮好了孩子们的早餐后就扛上大扫把、推着保洁车,准时出现在马路上。从事环卫工作以来,她从没迟到早退,不论刮风下雨,都坚守岗位,不怕脏累。
2017年3月19日清早,林金玉像往常一样,在五指山宾馆工作路段进行清扫保洁。突然,空无一人的马路上有个精致的钱包映入她的眼帘。她捡起来没有打开,首先想到的是失主也许会沿路返回来寻找,于是她决定留在原地等候失主,但苦等失主不来,她就打电话向值班组长作了汇报,随后继续工作。清扫过程中,她时不时回到拾钱包的地点,等待失主出现,可始终不见人影。清扫工作结束后,林金玉将钱包交给当地派出所。在民警见证下,她这才打开钱包,看到了钱包里的物品:比她一个月工资还多的现金、身份证、驾驶证、其他证件和多张银行卡……大家对物品进行了登记和清点。几经辗转,民警终于联系上了失主,将财物归还。失主感激之余,要以酬金感谢林金玉,却被她婉言谢绝了,“任何人丢了东西都会着急,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拿。”
多年来,林金玉一家4口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单位房中,丈夫务农割胶,家庭经济十分拮据。从事环卫工作多年,林金玉曾捡到过户口本、身份证、银行卡、公章、钥匙、首饰等各类物品,但她全部如数上交组织、归还失主。2024年3月,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林金玉一家搬入了50余平方米的公租房。
林鹏,男,汉族,1971年11月生,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林鹏恪守“诚信经营、奉献社会”理念,按合约带动700余户农户增收3.3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5万余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890万元开展光彩事业,积极回报社会。
林鹏于2005年创立的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集品种培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产品研发、自主营销、物流配送于一体,拥有完整产业链,是目前文昌鸡行业产销量最大企业、中国肉鸡市场50强。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诚信经营,商务信用资质等级为A级。公司被评为“海南省优秀企业”,产品获评“海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林鹏采取“公司+农户”模式让农户加盟养殖。公司提供鸡苗、饲料、防疫和技术服务,并定价保利润回收产品,确保农户养殖零风险。2015年至2023年,公司共带动708户农户(含贫困户、脱贫户)养殖文昌鸡,户均收益47.32万元。新冠疫情期间,文昌鸡市场需求明显萎缩,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增加38%,企业经营面临压力,但林鹏仍然按合约回收农户养殖的文昌鸡,确保农户利益,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好评。同时,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主动投入脱贫攻坚工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贫困户情况,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从文昌鸡的育种、养殖、出售到百姓餐桌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多种帮扶模式,累计帮扶贫困人口4686户、15699人,全部按约定准时向贫困人口支付薪资、养殖收益及分红。
易厚掌,男,汉族,1947年8月生,党员,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陶厂镇西塔村村民。
易厚掌信守“让家门口的西塔山披上绿装”的承诺,开荒造林,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仍矢志不渝,用一双皲裂的勤劳厚掌,让荒山变林海、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被当地人称为“当代愚公”。
西塔山原是一片荒山秃岭。生活在大山脚下易庄自然村的易厚掌,每天看到荒凉大山,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他与当地村委会签下长期承包合同,发誓要让荒山披上绿装。他卖了家中仅有的1头牛、3头猪,买来工具和树苗,带着家人上了山,每天挖坑植树。山上没有水,易厚掌就下山到几里外挑水。山路陡险崎岖,他的肩膀被扁担磨得脱了一层又一层皮。多年来,易厚掌不知用坏了多少个山镐、铁锹、水桶、扁担,磨破了多少双鞋。如今西塔山5座荒山、4000多亩土地全部披上绿装、郁郁葱葱,易厚掌用近40年的艰辛付出践行了诺言。
绿化荒山的过程不仅异常艰辛,其间易厚掌还经历过多次重大挫折。1996年,一场突发山火将易厚掌10年心血全部烧尽。但他没有被击垮,在满目疮痍的焦土上继续种树。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不久就离开人世。就在母亲去世后第四天,长期劳累的妻子在跟他上山补苗的时候瘫倒,再没有醒来。悲痛欲绝的他将两位亲人埋在西塔山,咬紧牙关,硬是挺过来了。2004年,在山上劳累一天的易厚掌到镇上澡堂洗澡,一头栽到开水锅里,全身82%重度烫伤。接连不断的沉重打击并没有摧毁他开荒造林的信念和决心,身体稍有好转,他便又继续植树造林。
易厚掌的儿子易成兵也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毅然回到西塔山,与父亲一起植树造林。父子俩到林业科研机构和大型科研农场学习科学造林的经验。如今,山上除了松杉等主要树种外,还有700多亩经果林生态树和茶树,林地间还套种了芝麻、中草药等,年收益几十万元,易厚掌和儿子又将收益几乎全部投入到新的开发造林中,还自掏腰包修建了总长近6公里的防火通道,大大提高了森林消防的安全性。父子接力造绿的故事在当地广为称颂。
易厚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化标兵、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岳巧云,女,汉族,1983年5月生,无党派人士,北京绿农兴云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岳巧云在2016年返乡开启“新农人”创业之路。她坚守诚信原则,宁愿自己损失也要保障桃农的收益,带领桃农卖“诚信桃”“良心桃”,不短斤少两,不掺杂使假。她常说,一诺千金,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乡亲。
岳巧云毕业后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从一名普通职员成长为策划总监。2016年,在平谷区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激励下,她回乡创业,以“互联网+大桃”为创业平台,成立了绿农兴云智慧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多种网络运营模式,带动农户1100多户,覆盖全区5个乡镇,将当地生产的优质大桃、玉露香梨、红香酥梨等优质果品在线下通过物流配送销往全国各地。不仅如此,她还开通了“绿谷大桃”应用程序,每年线上销售优质大桃等当地农产品数千万斤。
2019年7月,她发现合作社将要送到某超市的一批3000箱早桃订单中,因工人操作疏忽,出现个别礼品箱桃子个头不够、短斤少两的情况,她亲自带领工人连夜全部开箱检验、重新装箱。2023年8月下旬,一场大暴雨影响了桃子的质量,商家在看了桃子后,告诉岳巧云原定5元一斤的价格最多只能给4元。为保障农户的利益,给商家收的20万斤桃子,她从合作社收入中按原来定的5元一斤返给桃农,甘愿承受20万元的损失。这样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吃亏是福,诚信是金”。
岳巧云尽心尽力帮助乡亲们。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安排做一些诸如叠纸箱、摘果码筐、包装和清扫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合作社里有一对老夫妻,男的不能干重体力活儿,岳巧云就让他折纸盒,女的手脚快,就让她固肥、摘桃、套装,老两口每月收入6000多元。合作社里来自本村重点帮扶的低收入家庭就有16户。
郑培坤,男,侗族,1982年1月生,党员,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培坤践行“回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诺言,扎根大山,以生猪产业为支点,带动大家致富,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研究生猪倌”。
郑培坤出生在农民家庭,儿时的他觉得当兽医的堂叔能为牲畜打针治病,特别了不起,立志长大也要做兽医,为乡亲们服务。长大后,郑培坤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及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在湖北发展生猪养殖。2012年,郑培坤携妻儿回家探望父母,发现老家没有支柱产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落后的发展状况让人心酸。他思来想去,决定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起初,妻子并不理解郑培坤回乡的选择,乡亲们也不相信他能带领村里人致富。郑培坤排除万难,在村里租赁了30余亩土地,兴建了一个年出栏3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他一边申请贷款,一边引进种猪。随着第一批生猪出栏,资金开始回笼,他还清贷款的同时,也让乡亲们看到了希望。
2014年,郑培坤组建了岑巩县双农牧业有限公司,带动农户种植饲料作物270余亩,惠及100余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郑培坤还参与“千企帮千村”活动,带头出资,通过整合7个贫困村的相关专项资金,组建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他动员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鼓励没有精力养猪的贫困户通过特惠贷款入股公司,享受固定分红。2018年以来,公司实现异地置业帮扶450余户1700余人,累计兑现股份、土地入股分红1176万元,9个村彻底摆脱“空壳村”。
当选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郑培坤组建劳务公司,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建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郑培坤从一名“猪倌”成长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让塔山村更多农民家庭有了致富机会,兑现了自己对村民的承诺。
孟二梅,女,汉族,1973年1月生,党员,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街道办事处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孟二梅工作勤勉、认真负责,是人人称赞的好书记、好主任。她在极端情况下带领社区干部和群众为滞留在落坡岭站的乘客提供生活和安全保障,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的初心使命。
2023年7月,北京地区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在途的K396次列车滞留在落坡岭站。孟二梅带领社区干部徒步赶到列车附近,在和列车上的乘务人员沟通后,帮助从列车上疏散乘客。受暴雨影响,整整两天时间,落坡岭与外界几乎隔绝。孟二梅在落坡岭与外界失联前接收到的最后一条信息是:“二梅,我责令你务必保证转移至落坡岭乘客的安全。”落坡岭社区物资储备少、老年人口多,孟二梅带领社区干部,与群众一起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极端情况下,熬粥、煮挂面、切咸菜,拿出家里所有物资帮助被困旅客。孟二梅还为大家安排居住场所,老人小孩优先安排在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屋子里,很多居民也在孟二梅的动员下纷纷伸出援手,把一些孩子领到了自己家里。最终,社区以300多人的力量尽己所能为近1000名旅客提供帮助,2023年8月2日22时04分,所有旅客安全撤离。
孟二梅在社区居委会岗位工作了近24年,是服务群众、随叫随到的“贴心人”。社区未通天然气的时候,只要有老年人需要搬运煤气罐,她二话不说就帮忙,一送就是近10年;社区水管老化严重爆管频发,曾在一个月内坏了6次,维修期间,她和社区干部用手推车外出拉水,贴心服务送水到户;社区房屋老旧、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牵头组建大台街道落坡岭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统筹资金和力量,对楼房进行加固除险、对社区进行修缮维护,她所在的小区是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居民们总是亲切地说:“有事儿就找孟书记。”
孟二梅荣获全国最美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等称号。
赵玉娥,女,汉族,1963年1月生,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玉娥坚守诚实守信、扶贫济困的信念,带领工厂驻地群众脱贫致富。她锲而不舍,历经艰辛,把山西小杂粮推向全国。
从摆地摊、开小商店开始,赵玉娥就始终秉持货真价实的原则。她诚心待客、诚信经营,受到了批发商、供货商和顾客的高度赞扬,成为太原市小食品行业的“实心女”。2012年,赵玉娥在太原市阳曲县建厂,成立了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她以诚实守信立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餐饮于一体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
阳曲县原先是省级贫困县,赵玉娥主动请缨,签订带动贫困户脱贫协议,承担了5个村279户660人的脱贫任务。赵玉娥言必信、行必果。她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吸纳剩余劳动力,优先安排妇女上岗;她帮助成立了10个农业合作社,邀请农业领域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对企业周边农户进行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村民1300多人次。赵玉娥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合作成立了“山西绿色山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共同订立了10个无公害、绿色、可追溯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从土壤、肥料、种子、管理到生产加工建立一整套制度管理细则和企业标准,不断改进提升工厂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赵玉娥带领团队跑遍大江南北,把山西小杂粮打造成三晋大地的一张绿色名片。
赵玉娥坚守创业之初扶贫济困的信念,向有困难的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她捐资助学,为驻地小学的孩子们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她救济困难老人,帮助突发心脏病的老人联系医院并资助1万元,还亲自陪护一天一夜;她每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驻地所在村的贫困户、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10余年来,她向当地累计捐赠100余万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赵玉娥主动承担太原市保供任务,带领团队昼夜加班,加大粮食生产,保质保量供应市场粮食1万余吨、一线工作人员和隔离群众餐食1万余份。
钟亮生,男,汉族,1975年9月生,党员,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梁野仙蜜养蜂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钟亮生恪守承诺、诚信经营,面对损失,不逃避不推脱,在养蜂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始终热心扶持残疾人发展养蜂事业,成了当地残疾人脱贫创业的“福星”。
2006年,钟亮生说服村中8家养蜂户,把“蜂种”集中起来“科学养蜂”,并向他们承诺:“若成功了,利润按‘五五’分成;若失败了,则按每户500元保底‘赔偿’。”但当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他们的蜂几乎全部冻死。同时,因蜂场忽视管理和防治,造成中蜂囊状病暴发,造成损失近10万元。面对困难,钟亮生坚守承诺,给8家养蜂户送上了“保底利润”。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蜂农,在网上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靠着这股拼劲,钟亮生的蜜蜂越养越多,养蜂事业规模越来越大,如今已成为武平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2010年9月,钟亮生主动找到武平县残联,和他们签下了共同扶持残疾人养蜂的“三三制”协议,即: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养蜂项目可得到县残联1/3的补助款,他再扶持1/3的款项,由蜂农自筹剩下的1/3款项。他还免费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因降低了残疾人的投资门槛和投资风险,当年就有17户同钟亮生签订养蜂协议。第二年想养蜂的残疾人人数猛增,这让当时经济并不宽裕的他再一次陷入窘境。但钟亮生没有犹豫,借钱兑现了诺言。截至2023年,已有192名残疾人和338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过上“甜蜜”生活。
钟亮生自开办企业从事经营活动以来,踏实经营,诚信纳税,2021年被聘任为龙岩市税务特约监督员。2023年,钟亮生检查出鼻咽癌晚期,病床前,他对妻子和子女说:“卖车卖房也要把我所欠的债务还清,一定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待身体稍有好转,他又开始通过电话、微信帮蜂农解决各种问题。
侯二河,男,汉族,1954年3月生,党员,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
侯二河诚实守信、脚踏实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干,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将一片赤诚全部奉献给了脚下的这方热土。
侯二河带领党员干部以办石料厂“起家”,打响了振兴白沙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枪,40多年来带领白沙人先后开办了啤酒厂、纺线厂、帆布厂、畜牧养殖场等20多家集体企业。他始终秉持“诚信立本”的理念,在企业经营上严格管理,始终把诚信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客户与白沙村的常年合作,几乎都是冲着白沙村集体和侯二河的诚信经营。
经济发展了,侯二河把集体收入都用在改善民生上。从2003年起,村里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建成了拥有六纵三横九条街道、十个小区的城镇化新村,并让村民全部住进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别墅楼、单元楼;投资近亿元建起了冀南第一家运动健身服务设施齐全的村级体育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村。如今的白沙村,村民家家住楼房、户户有汽车,村集体提供的年人均福利达7000多元,涵盖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水、电、暖等基础费用,村民家里办红白事、孩子上大学,村集体还给发5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补助款。
侯二河明确规定村两委成员必须坚持“六不准”:不准个人经商办企业,不准在企业入股分红,不准承包村里工程项目,不准安排子女担任企业一、二把手,不准利用公车办私事,不准享受福利高于村民标准。
因长年劳累,侯二河身患多种疾病,曾3次病倒在项目建设工地。2018年又突发脑梗,被送进医院抢救,但他人在医院,心在村里,稍有好转就出院上工地、下企业。乡亲们心疼地说,二河呀,你是年过花甲的人了,多休息休息吧!他却坦然一笑说:“为了让乡亲们过好日子,活着就要拼命干!”
侯秀珍,女,汉族,1946年1月生,党员,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南泥湾村原党支部书记。
侯秀珍信守承诺,接过公公刘宝斋的宣讲接力棒,坚持讲述南泥湾故事、传承南泥湾精神,让更多人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侯秀珍十几岁时随家人从河南老家来到南泥湾,投奔老乡刘宝斋,并最终同刘宝斋的儿子结婚。刘宝斋是个老红军,长征后编入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参加大生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放弃返城工作机会,留守南泥湾,给人们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1984年,刘宝斋临终前,将讲述南泥湾故事、传承南泥湾精神的接力棒交给了侯秀珍。就这样,曾经听故事的侯秀珍成了讲故事的人。2001年退休后,侯秀珍全身心投入南泥湾精神的义务宣讲中。只要有人前来邀请宣讲,她总是热情接待。多年来,为国内外来客义务宣讲累计100万人次。每年清明节,她都会带领南泥湾红军小学师生、当地的干部职工,到九龙泉纪念碑为英烈们扫墓。
2021年,侯秀珍自费在自家院子里建起红色家风馆,馆内展出刘宝斋和战友们当年生产生活的历史照片500余张,陈列战士们使用过的实物200余件。她希望将珍藏物件、照片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如今,侯秀珍已是古稀之年,孩子们让她进城养老,她说:“我要信守承诺,把南泥湾的故事讲下去,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传承下去。”
受父辈艰苦创业的影响,侯秀珍始终自觉践行南泥湾精神,年轻时就踊跃参加生产劳动,从南泥湾村妇女主任到村党支部书记,总是吃苦在先、一心为民,先后为村子修通3条路、通上自来水、修建学校,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头植树造林。即使照顾半身不遂的丈夫10多年,她也没耽误过工作。
侯秀珍荣获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
侯贵,男,汉族,1951年7月生,党员,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村民。
侯贵向村民承诺做到“绿进沙退”,他在大漠黄沙中坚守20余年,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筑起了一座抗击风沙的绿色长城。
侯贵出生的刘家村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村民遭受沙害,守着贫瘠的土地艰难度日。2001年,侯贵义无反顾地走向大漠深处植树治沙。资金哪里来?树苗何处找?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侯贵面前。他没有退缩,始终坚信,只要肯干一定能实现自己对村民的承诺。他一边四处奔走筹措资金,一边尝试各种方法培育树苗。自此,一个倔老头的身影在沙丘中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家人看见日渐消瘦的他都劝他放弃这没有回报的傻事。侯贵却说:“林子造出来,风沙治住了,这就是回报。”
辽西北地区风沙大、水土流失严重,树苗种下去隔天就被风沙吞噬大半。望着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侯贵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但这个东北汉子没有选择放弃。树苗吹没了,再栽;栽下去吹没,再来……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失败,他渐渐摸索出了一些治沙造林的经验和心得:春季造林墒情好,秋季造林得灌足水;买的树苗娇气,自己培育的树苗省钱又易活。就这样,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侯贵已造林160公顷,栽种存活20余万株树木。
为造这片林,侯贵已投资50余万元。很多人都说他傻,他却说:“我这一生和沙漠有缘,能做好治沙造林这一件事就知足了。为了实现当初对村民的承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我要继续干下去,把这片林子造好!”如今,年过七旬的侯贵打算继续植树造林,把这片树林打造成一流的防风固沙林。
侯贵荣获全国优秀员、全国绿化先进个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辽宁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姜延军,男,汉族,1972年7月生,党员,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某系教授。
姜延军胸怀躬耕三尺讲台、强国强军有我的志向,始终奋战在军队政治理论教学和理论宣讲服务一线,潜心治学、铸魂育人。
姜延军深学笃信党的创新理论,以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为己任,主持国家和军队重点项目近20项,主讲的4门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全军优质课程,发表论文100余篇,完成著作、译著30余部,带领团队建成《宣言》情境教学馆。他还先后完成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全军理论宣讲任务,累计为基层官兵辅导授课40余万人次。
姜延军对政治理论教学怀有深厚感情,把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作为终生追求。他为人谦和朴素,夏天一件红T恤、冬天一件冲锋衣成为“延军标配”。2017年学院驻地搬迁,面对地方单位提出的优厚待遇,他不为所动,克服家庭现实困难,执着坚守本职岗位。他先后培养近30名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带出一批年轻骨干。
姜延军认为军校教员是老师更是军人,还应是敢于亮剑的勇士。2020年初,面对敌对势力对我国污蔑抹黑,他迅速投身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一线,带领团队持续跟踪敌情动向,敏锐捕捉斗争焦点,积极创新战法对策,牵头完成30余项研究报告与咨询建议。他主动与战区、军兵种进行教研合作,组织“理论小分队”走进部队,嵌入训练演习开展服务,探索课堂对接战场、教学对接部队的新路子。
姜延军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等称号。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开云体育官网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9月,新时代第二次全国...
证券时报e公司讯,在11月21日举行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众多手机应用中,开云体育app凭借其丰富的...